家有佛法

生活 戒律

皈 依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, 成為佛教徒後,第二步就 是學戒、受戒與持戒。戒的梵語 叫做「尸羅」( Sila ),是止惡 修善的「行為規範」。
講座重溫

身心病與身心禪

身心病與身心襌,幫助你建立健康與平衡的生活。 我們深知身心的緊密聯繫,當身心不平衡時,可能導致各種身體和心理上的問題。在這個講座中,我們將深入探討身心病理和身心襌的關係,並分享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,包括冥想、身體運動、營養和心理療法等等。
講座重溫

健身健心運動

襌修療法,是一種古老且有效的心靈療法,旨在幫助人們釋放內心的壓力、痛苦和負面情緒。 襌修療法結合了冥想、呼吸調控和正念等技巧,通過觀察和接納內在經驗,幫助我們培養覺察和自我同理心。透過這種療法,我們能夠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思緒,並以一個非判斷性的態度來面對它們。
家有佛法

三寶在心中

很 多人會有一個問題,就是 怎樣才是佛教徒?是不是 信佛念經,修禪打坐就是佛教徒 呢?很多時在填寫問卷,有宗教 一項,究竟要符合甚麼條件,才 可以寫上佛教是我的宗教呢?
生活小品

精神健康

西方的醫學文獻報導,在現今二十世紀的西方社會,雖然醫學科技日新月異,但人民的精神健康水平,却有普遍下降的趨勢,這是一個令人擔心而且是急需要處理的問題。
講座重溫

度一切苦厄:慈悲喜捨禪修

慈悲喜捨襌修,這是佛教中一個充滿智慧和慈悲的修行法門。慈悲喜捨是四種無量心的修習,代表著對眾生的慈悲、喜悅和無私奉獻的心態。 慈悲,是對一切眾生無限的關愛和慈悲心;喜悅,是對他人的快樂和幸福感到喜悅;捨,是無私地奉獻和放下執著。
講座重溫

放下禪

捨無量心的修集!捨無量心是佛教中一個重要的修行觀念,它代表著無條件的付出和放下。 佛陀教導我們要學會捨棄貪執和執著,放下對物質和情感的執著,以達到內心的自在和解脫。透過捨無量心的修行,我們能夠超越貪欲和執著的束縛,體驗到內在的平靜和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