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申正能量、改善身心健康、達致「全人健康」的目標⋯⋯這就是禪修的好處!

原文載自《佛門網》

「身心醫學」是指從「身體、心理、社會」各種層面去了解「病人與疾病」的全方位統合性醫學,是趨向於回歸「全人性」化的醫療。身心醫學(Mind-Body Medicine, Mind-Body Therapies, MBTs)主要著眼於心智(mind)、行為(behavior)與身體(body)之間的交互關係,透過心智的作用來調整生理功能及促進健康。佛教與醫學,有不可分割的關係,在佛教經典中,釋迦牟尼佛被稱為「大醫王」,因為釋迦佛祖,用戒定慧的方法,來調和身和心的不諧和,根治貪瞋痴所引起的一切疾病。

三學中的定學,又名「禪修」,是心學的修習,就是把心靈中的良好狀態培育出來,引申的正能量,可以改善身心健康,達致「全人健康」的目標。從心理的角度來看,禪修和現代西方心理學、認知科學,行為治療、心理分析和超個人心理學有密切的關係。禪修,可以訓練你的身心,可以細化意識,而細化的意識,是沉思進程的必要前提。襌修的實踐,可以揭示被遮蔽的心靈,有能力去減少和停止雜念。禪修的兩大特點是:第一,增加、增強和培養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(positive energy),如仁愛、 慈悲喜捨、同理心和發現把幸福帶給其他人時自已會得到快樂等。 第二,轉化貪婪、 仇恨、 妄想、 自負、 困擾和其他負面的情緒為正能量。在心理學術語上,禪修是含有「賦權」(empowerment)的意思,是現代醫療界所研究的身心療法。禪修專門處理人的情緒,而健康的情緒是身心康泰的必要條件,所以習禪就是幫自己的「心」做運動,可以打破負面情緒與行為的慣性迴路和培育正能量。近年西方醫學的發展,為禪修治病和養生,帶來了震撼性的科研成果,開拓了前景無限的醫學治療新領域。

醫學新科技如四維超音波掃描、腦成像技術、免疫系統檢查和基因研究的發展,揭開了禪修的神秘面紗,令我們了解禪坐對身心的影響。研究發現參禪打坐後幾種生長因數會有所變化。禪坐會影響生長因子、細胞因子和端粒。研究顯示禪修可以影響神經遞質如腦內啡、多巴胺、血清素和氨基丁酸等。靜修可以導致血壓下降、減慢心率、呼吸轉變和降低皮質醇水平。禪坐會改善免疫系統。腦成像技術,例如fMRI,PET,SPECT 証明通過禪坐可以改變大腦結構和功能、可影響神經可塑性和減慢腦灰質卷體積(cerebral grey matter volume)因年齡而衰退的速度,並減少與正常老化相關的認知能力衰退。

禪修是近年最多醫護工作者研究的身心療法,報告指出對多方面的身心病都有幫助。研究的病例包括高血壓、冠狀動脈疾病、頭痛、慢性腰痛、關節炎、慢性哮喘、尿失禁、失眠、癲癇和癌症等,主要作為輔助療法,能夠提升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。有些研究是關於治療恐慌症、抑鬱和焦慮障礙症。研究顯示襌修可以減輕痛楚和改善藥物濫用的情況。

隨着社會的進步及生活質素的改善,現代人的要求是希望達到體格、精神、靈性與社交之完全健康狀態,科研結果顯示禪修的好處包括積極正面情緒的增長,可以改善人的性格和提升自我形象,所以是達致「全人健康」的鑰匙。孕婦也可以做禪修運動,經過臨床實驗,証明可以改善妊娠健康和胎兒健康,並能優化幼嬰的情緒,是胎教的好工具[1]。佛教禪修流傳二千多年,經歷歷史文化的洗禮,和現代科研的証明,適合所有人士的參與,是現代人養生的好法門。

[1]陳家寶(2018),《胎教孕證:產前健身健心運動》。香港:天地圖書

Facebook Comments